金牛区曦盛废旧物资回收站

联系方式

金牛区曦盛废旧物资回收站

曦盛废旧物资回收

联系人:吴先生
Q Q:1395700887
邮 箱:1395700887@qq.com
联系电话:15228818128 
联系电话:15228818128
联系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龙潭二手市场5幢
服务:专人上门免费评估
网站://www.hbbangzhe.com

行业动态

"破烂王"退隐江湖背后:废品收购站利润缩水3成
发布时间:2021-06-23    来源:成都空调回收
【摘要】 68岁的王老汉整理半天斩获的一小推车“战利品”。吴豪的经历和陈阳类似,他1993年从资阳来成都,在一个川菜馆端了几个月的盘子,听说收废品挺挣钱,便干起了收废品的活。吴豪和陈阳的废品回收站都是家庭小作坊,夫妻二人经营,没有雇其他人手,也没有“靠山”可以兜底。

东大路一家废品站,张宇推着独轮小推车来卖“战利品”。

68岁的王老汉整理半天斩获的一小推车“战利品”。

李春华攒了一夏天的饮料瓶和啤酒瓶、堆成了小山的快递纸箱盘踞在房间角落里,没有人上门来收,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卖,扔了又觉得可惜,这样的“尴尬”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。曾经的繁华都市里随处可见这样一群人:他们推着小推车或是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,把家家户户的废钢铁、废纸、废塑料瓶买走,再拿到回收站去卖,赚取差价,以此谋生。他们通常被人们叫做“收废品的”、“收破烂的”或者“破烂王”。这些“破烂王”大多来自农村,带着“垃圾堆里掘金”的愿望来到城市,其中一些人的确因此致富。但是随着近年来废品回收价格的持续跌落,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慢慢淡出打拼过的城市,回乡或转行。“收破烂儿……”悠长的吆喝声渐行渐远。“扫街”半天只赚了四块钱7月29日中午11点左右,东大路一家废品回收站先后迎来好几拨卖废品的人。在一天当中,中午和傍晚是废品回收站最繁忙的时段,一拨又一拨“收废品的”带着半天或一天收来的“战利品”来卖掉。废品收得多的,到手的钱可能还说得过去,收得少的,可能还不够一顿饭钱。58岁的齐京玉属于后者。他推着一个铁木结构的独轮小推车来到废品站,轻车熟路地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,分类过秤。他收的大多是些废纸板、废报纸、还有几袋塑料瓶子、几根铁管,纸板、废铁三四毛钱一斤,废报纸五六毛钱一斤,矿泉水瓶3分钱一个。满满一推车废品卖了12块钱,除去回收成本,齐京玉大约能赚四五块钱,不够他中午吃顿好饭。“这几年废品不值钱了,转悠一上午收这点儿东西,挣不了几个钱。”李春华说。十几年前,他原本在一家工厂看门,工厂倒闭了,他就开始收废品。据李春华回忆,2008年那会儿,旧报纸收购价1块钱,转手就挣3毛钱,卖的人也多。现在废报纸一斤最多挣1毛钱,矿泉水瓶卖100个才挣1块钱。2008年前后一天能挣二三百在玉林一家废品回收站,68的王老汉也发出同样的感慨。和李春华一样,他“扫街”半天斩获的一小推车“战利品”也只赚了四块多钱。陈阳1987年从资阳农村来成都,开始靠收废品谋生,如今已有29个年头。“种地也挣不了多少钱,村里好多人都出去找活干了。”据贾友福介绍,他们村里有人去了大连,靠收废钢铁赚了些小钱儿,更多的人追随而去。生活捉襟见肘,贾友福也外出谋生,来青岛投靠一位表亲,置办了一个小推车,开始收废品。“以前得在街上吆喝,谁听见吆喝就把我叫过去收。”陈阳的“生意”范围主要集中在也玉林路附近,在这个片区,和他一起沿街吆喝的有30多个人。他们大多也是从外地农村来成都谋个生计。之所以选择收废品这个行业,用陈阳的话说,“没文化,也没门路,找不到好活,但收废品谁都能干。”收废品的确是一条没有门槛,也几乎没什么成本的谋生之路。

刚开始干的时候,陈阳他们从早转悠到晚,晚上没地方住,被一个废品回收站的老板“收留”下来,收来的废纸板往地上一铺,一二十个人睡“大通铺”。但是他们逐渐尝到了甜头,先是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,然后每月花二三十块钱租个小房间,慢慢地就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。“最好的时候差不多是在2008年前后吧,跑得勤快点儿,运气好点儿,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二三百呢。平均的话,每天一百多吧。”对出生农村的贾友福来说,年收入三四万已是巨额数字。那时候废钢铁能卖到一块多钱,废纸能卖到七八毛钱,能碰上学校处理书或者工厂处理些废钢铁,是让他最高兴的事情。小推车装不下,他就租个车把东西运到回收站,一趟下来几乎就能抵他平时半个月的收入。几年前,收废品的收入足以保证像贾友福这样的外来者在青岛的日常开销,保证他们在这里待下来,再往前推几年,若是干得好,他们还能攒点儿家底。就是靠着收废品,贾友福在青岛立了足。废品回收站利润缩水三成虽然是收废品行业的“老伙计”,但是贾友福始终处在这个行业的最底层。

这个行业有它约定俗成的“规矩”,有好的规矩,比如一些跑熟了的“据点”,大家彼此之间不会抢生意。也有坏的规矩,比如有时要向所在片区的一些地痞上交“买烟钱”。“他可能会盯着你,你前脚把东西卖了,后脚他就上来管你要钱。”贾友福说,他还遇到过一个卖给他废品的中年男人,拿着小棍子威胁他,要是缺斤少两就打他。“扫街”29年,各种酸甜苦辣,贾友福都尝遍了。年近五十的王江显然比贾友福更有生意头脑。当年他从资阳来成都,先是在一个废品回收站打工,负责把各类废品分类、打包,看老板生意好,一直在酝酿单干的念头。2005年,王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,他在新沂路上办起了一家废品回收站。而他的老板,又进入了这个行业的上一层,创办了一家废钢处理厂,把收来的废钢铁用机器捆扎成块,再销往钢厂。十几年前,社会上流传着一些“破烂王”致富的神话。他们基本都是走王江老板的路子,沿着废品回收行业的生产链一步步往上爬,从“街头一族”到拥有一个废品回收站,再到拥有一个废品处理厂,干得好能赚得百万身家。不少像王江这样原本处在行业底层的人,都在伺机而动,试图复制这样的神话。但真正干起来才知道,并非那么容易。“那时候废品回收站很多,竞争很激烈,规模大的肯定生意更好些,一年下来能挣个几十万吧,我们这种规模比较小的每年十几万倒是没有问题的。”王江说,生意好的时候,来卖废品的都得排着队等上秤,讨价还价声、吆喝声不绝于耳,小推车、三轮车、小客货把回收站门前挤得满满当当,他的回收站里也塞得满满当当,收来的东西很快就能清出去,按类别分销到各个处理厂,囤不下货。

不过现在,王江的回收站已经很难再出现这么热闹的场面了。“废品价格降得这么厉害,你出去看看,哪还有专门收废品的?”价格下跌使每个环节的利润空间都在缩小,王江的回收站近两年年收入也就七八万。“这两年我们这种废品回收站利润至少缩水三成。”王江说。王磊的经历和王江类似,他2005年从枣庄来青岛,在一个川菜馆端了几个月的盘子,听说收废品挺挣钱,便干起了收废品的活。一开始也是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吆喝,后来有了熟悉的“客户”,年轻力壮肯吃苦的他渐渐攒下了点儿本钱。2012年,他在八大湖社区里找了一个地方,办起了一个废品回收站,变身“老板”。入行较晚的王磊从没把那些致富的故事当真,也没看见身边哪个同行靠这个行业发了家。“我这个回收站办起来的时候,废品的价格已经在降了,利润空间越来越小。不指望发大财,能养家糊口就行。”吴豪的生活看上去确实没有“老板”的光鲜,回收站是露天的,入口处搭建了两个棚屋,生活起居基本在这里,白天要忙生意,晚上要看着东西。



Baidu
map